從疫苗到關稅 台灣兩次選對總統
發表日期:2025-04-15
作者:陳喬琪
從二○一九年的全球性傳染病到最近發生的關稅海嘯,台灣與全世界共同面對巨大而艱難的挑戰。
人類進入廿一世紀迄今,並未更文明,世界仍紛擾不已。舉例來說,醫學界與公共衛生學界本來都認為,應該不會再發生像中古時期的全球性的傳染病,沒想到,二○一九年就從中國武漢發生染遍全球的致命性的新冠病毒傳染病(COVID疫情)。再者,人類互相殘殺的戰爭仍然不斷,譬如緬甸的內戰、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熱戰。
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迄今,台灣在八十年間,從戒嚴、解嚴,到總統直選與政權更替,成為自由民主國家。更重要的是,從二○一九年的疫情爆發,到最近(二○二五年)的關稅海嘯,我們都選對了總統。
COVID疫情爆發之初,蔡英文總統接受防疫專家的意見,針對中國及相關地域建立防疫邊界,讓疫情無法大舉攻進台灣;在各國爭搶疫苗之際,蔡總統經由談判獲得先進國家的疫苗支援,並排除萬難堅持研發國產疫苗,終於帶領台灣平安度過水深火熱的疫情。彭博記者曾經報導「在疫情中,我在台灣的日子過得簡直正常得荒謬」。
美國川普總統在今年(二○二五年)一月廿日二度執政,四月二日宣布對全球實施「對等關稅」,嚴重衝擊美國國內與全球金融市場。川普使用「雙重束縛」(double bind)的方法,讓對方坐上談判桌。
賴清德總統的憑藉醫師的背景與智慧,逐漸化解危機,根本不須像中國領導人跟川普大小聲。傳統上,我國政府的關稅與貿易談判代表都有卓越的心理素養與經驗,知道談判的眉角。
不論是疫苗或是關稅的談判,唯有以台灣為國家基礎,才能獲得成功與品質保證。從疫苗到關稅,台灣的自立自強又向前邁進了。
(作者是精神科專科醫師兼教授)